學習領會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對于中國共產黨人而言,“人民”二字重如千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系統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其中一條寶貴經驗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只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一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黨執政興國的最大底氣。堅持人民至上,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也是我們黨一百年來一切奮斗、犧牲和創造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黨的百年奮斗實踐中,堅持人民至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
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在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中,我們黨的一切奮斗都圍繞人民的福祉展開。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趕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了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春潮澎湃的改革年代,黨領導人民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奮力逐夢的新時代,黨領導人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正意氣風發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推動昔日國弱民窮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從一百年前受欺負、受壓迫、受奴役到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中國人民物質上富起來、精神上強起來,志氣骨氣底氣不斷增強。今日之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10.2億人擁有基本養老保險,13.6億人擁有基本醫療保險,人民生活的家園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群眾過上了幾千年來夢寐以求的好日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也絕不是一馬平川、朝夕之間就能到達的,只要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一定能“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二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做到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無論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我們黨一切奮斗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習主席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一百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道溝坎,取得一個個勝利:是人民的“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奇跡,是人民的“小鐵鍬”挖出了大油田、讓新中國成功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是人民的“大包干”拉開了改革的歷史大幕,是人民的萬眾一心筑起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堅固防線……歷史和現實都雄辯地證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愿、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領導藝術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沃土中,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最大限度激發人民群眾創造熱情,及時發現、總結、概括人民群眾創造出來的新鮮經驗,使之上升為理論和政策,指導新的實踐。
堅定不移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激發社會發展活力,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動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我們黨又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重要目標,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實現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畫出中華民族最大“同心圓”,大力促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體現出來,促進社會整體性進步和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的執政水平和執政成效不是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最終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949年,中國共產黨人“進京趕考”,七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黨交上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以百姓心為心”,堅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努力向歷史、向時代、向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
三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開啟。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領導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勝利。
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真正做到從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出發,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權益;就是要更加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把人民群眾作為改革、發展、創新的主體,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就是要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尤其要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切實解決好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問題,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注重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能忘,堅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善于從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張,善于從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使作出的決策和決策的執行充分體現民心民意。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把黨的優良傳統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
切實增強為民服務本領。人民利益無小事,為民服務不能只靠一兩句口號,而是要真抓實干,在工作中不斷磨練為民服務本領。堅持人民至上,就要緊緊圍繞事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現實問題和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創新組織群眾、發動群眾的機制,創新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的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妥善處理群眾訴求,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廣大黨員干部只有練就為民服務的硬本領,不斷創造人民群眾滿意的新業績,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
|